義歲
基本解釋
風調雨順的年歲。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是故治世與義歲同數,亂世與惡歲同數。”
成語(Idiom):義歲
發音(Pronunciation):yì s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義務、責任和年齡相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義歲是由“義”和“歲”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義指義務、責任,歲指年齡。義歲本意是指年齡與責任相符,即指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義歲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到了相應的年齡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或者指一個人在某個特定的年齡階段完成了某項任務或達到了某個成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義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中。故事講述了昭公十五歲時,他的父親昭公八年前去世,因為年紀太小不能繼承父親的位子,所以他的叔叔代替他繼承了父親的位子。當昭公到了二十歲時,他的叔叔主動讓位給了他,因為他已經達到了承擔責任的年齡。這個故事反映了義歲的含義,即年齡與責任相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義歲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義歲了,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 孩子們長大了,義歲了,應該學會照顧自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義歲”與義務、責任和年齡相符的概念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達到一定年齡時,就會自覺地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這樣就能夠記住義歲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義歲相關的成語,如“義不容辭”、“年歲已高”等,以加深對義歲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明才十歲,還沒有義歲,不需要承擔太多的責任。
2. 張老師已經四十歲了,他義歲了,應該對學生們的學習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