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區
成語(Idiom):灌區(guàn qū)
發音(Pronunciation):guàn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灌溉的范圍或區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灌區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灌”指灌溉,即用水灌溉農田;“區”指范圍或區域。因此,灌區指的是灌溉的范圍或區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灌區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農田灌溉的范圍,也可用于比喻其他事物的范圍或領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灌區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在古代,農民常常需要利用水源進行農田灌溉,以保證作物的生長和豐收。為了更好地管理農田灌溉,農民將農田劃分為不同的灌溉區域,即灌區。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語逐漸演變成了表示范圍或區域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灌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農民們努力在灌區內種植作物,以期獲得豐收。
2. 這個城市的發展已經擴大到了周邊地區,形成了一個經濟灌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灌”字與灌溉的概念聯系起來,將“區”字與范圍或區域的概念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農民,在灌溉農田時需要劃分灌溉區域,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農田灌溉相關的知識,了解不同地區的灌溉方法和技術,以及灌溉對農田產量和農業發展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爸爸帶我去看了農田灌溉,我學會了什么是灌區。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學校的農田灌溉系統已經建立了一個大的灌區。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已經擴大到了周邊地區,形成了一個經濟灌區。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農業灌區的規劃和管理對于提高農田產量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