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
成語(Idiom):彌陀 (mí tuó)
發音(Pronunciation):mí t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佛陀,亦可指佛教中的阿彌陀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彌陀一詞源自梵文“阿彌陀”(Amitābha),是佛教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意為“無量光明”或“無量壽命”。在佛教中,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主宰,被認為是普度眾生、拯救世人的大慈大悲之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彌陀一詞常用于佛教文化和修行的語境中,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對佛教信仰的崇敬和敬仰之情。同時,也可用來形容人對某個偉大人物或事物的崇拜和敬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彌陀佛起源于佛教經典《無量壽經》,其中描述了彌陀佛的特征和極樂世界的美好。據說,修行者只要念誦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得到彌陀佛的庇佑和普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對佛教充滿敬仰,心中常念彌陀。
2. 這座寺廟供奉著一尊金身彌陀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彌陀”與佛教文化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自己在佛教寺廟中,面對著一尊莊嚴肅穆的彌陀佛,感受到心中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佛教文化和彌陀佛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佛教經典和佛教哲學,了解更多關于彌陀佛和佛教修行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非常崇拜爺爺,他就像是我的彌陀一樣。
2. 初中生:雖然我不是佛教徒,但我對佛教文化充滿敬仰,尤其對彌陀佛有著特殊的感情。
3. 高中生:在西方文學中,彌陀一詞常被用來形容某個偉大人物的形象和功績。
4. 大學生:在佛教寺廟里感受到彌陀佛的莊嚴和慈悲,讓我對佛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