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基本解釋
[釋義]
(名)二十四節氣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構成]
動賓式:立|秋
[例句]
立秋是秋季的開始。(作主語)
英文翻譯
1.autumn begins
詳細解釋
◎ 立秋 lìqiū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8月7、8或9日。中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八月七、八或九日,農歷七月初。《逸周書·時訓》:“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禮記·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還反,賞軍帥、武人於朝。”《后漢書·魯恭傳》:“舊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 永元 十五年以來,改用孟夏。”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立秋雨》:“若立秋之日得雨,則秋田暢茂,歲書大有。”
成語(Idiom):立秋
發音(Pronunciation):lì q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立秋是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夏季結束,秋季開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立秋是指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標志著秋季的正式開始。在立秋之后,天氣逐漸轉涼,秋意漸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立秋常用于描述季節的變化,也可用于比喻事物的轉折或變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立秋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是古代中國農耕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時刻。根據《周禮》的記載,立秋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是秋季的開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立秋是一個動詞短語,由“立”和“秋”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立秋之后,天氣逐漸涼爽,人們開始感受到秋天的氣息。
2. 今年的立秋,正好是周末,我們可以出去迎接秋天的到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立秋和夏季結束、秋季開始的意義聯系起來,想象立秋時天氣逐漸轉涼,秋意漸濃的場景,幫助記憶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農歷節氣的知識,如其他節氣的含義、起源和習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立秋了,我可以穿上秋裝去學校了。
2. 初中生:立秋之后,天氣逐漸涼爽,可以去戶外活動了。
3. 高中生:立秋是一個轉折點,我要努力學習迎接新的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