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遺德余烈 (yí dé yú liè)
發音(Pronunciation):yí dé yú l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德行高尚的人去世后,留下的美好品德和影響依然存在世間,使后人受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遺德,指逝去的人所遺留下來的美好品德和行為;余烈,指美好品德和影響。成語“遺德余烈”形容逝者的美好品德和影響仍然存在世間,并繼續對后人產生積極的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表達對逝去的人的美好品德的贊美和敬仰,也可用于形容逝者的精神和影響永遠不會消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五年》中,記載了一個關于昭公的故事。當時,齊國的昭公去世后,他的德行和影響仍然存在,并對后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后來人們用“遺德余烈”來形容這種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狀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去世后,留下的遺德余烈仍然影響著我們。
2. 這位老教授的遺德余烈將會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3. 他的遺德余烈使他成為了我們學校的楷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故事起源和例句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另外,也可以將“遺德余烈”拆分為“遺德”和“余烈”兩個部分,分別理解其含義,再結合起來理解整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美德、影響力相關的成語,如“美德流芳”、“德高望重”等,以擴大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爺爺去世了,但他的遺德余烈會一直激勵我做個好孩子。
2. 初中生:這位科學家的遺德余烈將會對整個科學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3. 高中生:毛澤東主席的遺德余烈激勵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