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戾
基本解釋
(1).違背;背離。 漢 王符 《潛夫論·忠貴》:“反戾天地,欺誣神明。” 晉 葛洪 《抱樸子·微旨》:“背向異辭,反戾直正。”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二章》:“且過不及,亦皆以行乎中庸之教,而初未反戾乎中庸。”
(2).乖戾;反常。 漢 王符 《潛夫論·相列》:“愚者反戾,不自省思,雖休徵見相,福轉為災。” 唐 柳宗元 《時令論下》:“于是又為之言五行之反戾、相盪、相摩、妖災之説,以震動於厥心,古之所以防昏亂之術也。”
成語(Idiom):反戾
發音(Pronunciation):fǎ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反戾是指抵制、反對惡勢力,抵制壞事,抵制邪惡勢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反戾是由“反”和“戾”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反”表示反對、抵制,“戾”表示邪惡、惡勢力。反戾的含義是抵制惡勢力,反對壞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反戾常用于勸誡人們要勇敢地抵制邪惡勢力,不做壞事。也可以用來指責某人在道德或行為上的偏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反戾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逍遙游》。故事講述了莊子和他的朋友齊物論道德行為。莊子說,人們應該抵制邪惡勢力,不做壞事,遵循道德準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反戾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要勇敢地反戾邪惡勢力,為正義而戰。
2. 他的行為太戾了,我們應該反戾他的做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反戾”這個成語與抵制壞事、反對邪惡勢力的意義聯系起來。可以通過與朋友討論和使用這個成語來鞏固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正義相關的成語,如“正直無私”、“守正不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要反戾欺凌行為,保護弱小的同學。
初中生:我們要反戾不良習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高中生:我們要反戾腐敗現象,為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大學生:我們要反戾不公平待遇,爭取平等的機會。
成年人:我們要反戾社會不公正的現象,為公平正義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