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晨
基本解釋
◎ 司晨 sīchén
[herald daybreak] 雄雞報曉
雄雞司晨
詳細解釋
(1).謂雄雞報曉。《尸子》卷下:“使星司夜,月司時,猶使雞司晨也。” 晉 陶潛 《述酒》詩:“流淚抱中嘆,傾耳聽司晨。” 唐 李咸用 《早雞》詩:“錦翅朱冠驚四鄰,稻粱恩重職司晨。” 宋 陸游 《新買啼雞》詩:“明朝舂黍得碎粒,第一當冊司晨功。”
(2).借指雄雞。 唐 李益 《聞雞贈主人》詩:“膠膠司晨鳴,報爾東方旭。”
(3).官名。 清 欽天監的屬官。猶 唐 代司天臺的司辰。參見“ 司辰 ”,參閱《清史稿·職官志二》。
成語(Idiom):司晨
發音(Pronunciation):sī ch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司晨指清晨時分,官員上朝前的時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司晨是一個古代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司”和“晨”。其中,“司”是指官員,表示官員們;“晨”是指清晨,表示早晨的時候。司晨意味著官員們在清晨時分開始上朝,進行公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司晨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官員們在清晨開始工作的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早晨的寧靜和活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司晨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官場。在古代,官員們需要在清晨準時上朝,參與國家重要事務的討論和決策。因此,司晨成為了形容官員們開始工作的時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司晨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易于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官員們每天早上都要在司晨時分開始上朝。
2. 我喜歡在司晨的時候出去慢跑,享受清新的空氣和寧靜的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要記憶成語司晨,可以將其拆解成兩個部分:司和晨。可以想象一個官員在清晨起床,準備開始工作的場景,這樣就可以聯想到司晨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官場有更多的興趣,可以了解更多與官員和政府有關的成語和故事,比如“朝三暮四”和“官逼民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每天早上,我都在司晨的時候開始做作業。
2. 初中生:歷史老師告訴我們,古代的官員們在司晨時分開始上朝。
3. 高中生:考試前的幾天,我每天都在司晨的時候開始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