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朝不謀夕
發音(Pronunciation):cháo bú móu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僅僅是指在早晨不計劃晚上的事情,還表示做事不計劃長遠,只顧眼前,沒有長遠的打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朝不謀夕源自于《論語·季氏》:“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說,早晨聽到了道理,晚上就可以死了。而后被引申為指不顧未來,只顧眼前的事情,沒有長遠的打算和計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那些只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不重視長遠規劃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論語·季氏》。在這個故事中,季氏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在早上聽到了道理,晚上就認為自己可以死了,沒有再做其他的打算,因此被孔子批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朝不謀夕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朝”、“不謀”和“夕”三個部分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朝不謀夕,從不考慮未來的打算。
2.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太朝不謀夕了,沒有長遠規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朝不謀夕”與“只看眼前不計劃長遠”這個意思進行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有備無患”、“謀定而后動”等,以幫助提高長遠規劃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朝不謀夕地做功課,結果考試不及格。
2. 初中生:我們應該朝不謀夕地學習,為將來的高考做好準備。
3. 高中生:一位有遠見的領導者應該避免朝不謀夕的決策,要有長遠規劃。
4. 大學生:朝不謀夕的生活方式會導致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
5. 成年人:在職場中,朝不謀夕的行為會影響個人的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