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皮
成語(Idiom):挑皮
發音(Pronunciation):tiāo p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挑剔、吹毛求疵,對細微之處過于計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挑皮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對細微之處過于計較,吹毛求疵,挑剔不滿。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對別人的工作、行為或言論過于苛求,對細節過于挑剔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挑皮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對他人的工作、行為或言論過于挑剔的人。比如,在工作場合,如果一個同事對別人的工作細節總是挑剔指責,你可以用“他真是個挑皮的人”來形容他。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對別人的穿著、言談舉止等細節過于挑剔,你也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該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個貴族的妻子非常挑剔,對丈夫的一舉一動都非常苛求。一次,丈夫喝茶時,妻子發現茶杯上有一點點污漬,便對丈夫大發脾氣,說他不講究衛生。丈夫為了平息妻子的怒火,決定給茶杯上的污漬挑掉。他用指甲輕輕地挑掉了茶杯上的一點污漬,但是在挑掉污漬的同時,也挑掉了茶杯上的一小塊瓷皮。妻子看到后,更加生氣,認為丈夫不僅不能把污漬挑掉,還弄壞了茶杯。從此以后,人們用“挑皮”來形容那些對細節過于挑剔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我的工作總是挑皮,無論我做得多好,他都能找到一些問題。
2. 別太挑皮了,這只是個小錯誤,不需要那么計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挑皮成語與挑剔這個詞語進行聯想,因為它們的發音很相似。此外,你還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挑剔別人的皮膚上的瑕疵,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挑剔、吹毛求疵相關的成語,例如“挑剔毛病”、“挑剔津津樂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總是挑皮,看到我們的書包不整齊就生氣。
2. 初中生:他是個很挑皮的人,對作業上的每一個細節都要求十分嚴格。
3. 高中生:在高考備考期間,老師對我們的作文總是挑皮,希望我們能夠寫得更加精彩。
4. 大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導師對每一句話都進行了挑皮,希望我們能夠做到嚴謹準確。
5. 成年人:老板對員工的工作總是挑皮,從小問題到大問題都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