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領
綱領(gāng lǐng)
發音:gāng lǐng
基本含義:綱領是指規定行動方向和目標的重要文件或準則。
詳細解釋:綱領是為了指導行動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或計劃的總稱。它是一份重要的文件或準則,用于提供指導和規范,確保行動的統一性和一致性。綱領通常包括明確的目標、原則、措施和時間表等內容。
使用場景:綱領常用于政治、組織、教育等領域,用于規范和指導行動。例如,在政治領域,政黨會制定綱領來明確其政治立場和目標;在教育領域,學校會制定教育綱領來規范教學和培養學生。
故事起源:綱領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的一句話:“上失其綱,下窮其目。”這句話意味著如果上級失去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下級就會陷入困境。后來,綱領逐漸成為指導行動的重要文件或準則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主體部分為“綱”,修飾部分為“領”。
例句:
1. 這份綱領將為我們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2. 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綱領來規范行動。
記憶技巧:可以將“綱領”想象成一張地圖,上面畫滿了指引行動方向和目標的線路和標記。這樣,你可以通過想象這張地圖來記憶綱領的含義和作用。
延伸學習:你可以進一步學習綱領的應用場景和不同領域的綱領制定過程。此外,你還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方針”,“指導思想”等,以擴大你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給我們制定了一份學習綱領,告訴我們每天應該完成的作業和學習目標。
2. 初中生:我加入了學校的社團,他們有一個明確的綱領,幫助我們組織各種活動和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3. 高中生:政治課上,老師講解了黨的綱領,讓我們了解黨的理念和發展方向。
4. 大學生:我正在撰寫一份研究綱領,用于指導我的研究工作和論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