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良
基本解釋
(1).不善,不好。《書·泰誓下》:“ 受 克予,非朕 文 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舊唐書·宣宗紀》:“比有無良之人,於街市投匿名文書。” 魯迅 《書信集·致姚克》:“近二年來,一切無恥無良之事,幾乎無所不有。”
(2).沒有好的。《左傳·桓公八年》:“ 楚 人上左,君必左,無與王遇,且攻其右。右無良焉,必敗。偏敗,眾乃攜矣。” 南朝 宋 謝瞻 《張子房詩》:“四達雖平直,蹇步愧無良。” 唐 蕭嵩 《奉和御制左丞相說右丞相璟賜詩》:“荷恩思有報,陳力愧無良。”
成語(Idiom):無良
發音(Pronunciation):wú l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沒有道德、沒有良心,行為惡劣,不顧他人利益的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良是由“無”和“良”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表示沒有,沒有道德、沒有良心;“良”表示良好的品德、良心。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沒有良心,行為惡劣,不顧他人利益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不顧他人感受的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守規矩、不講道德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良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高祖本紀》中。故事發生在漢高祖劉邦的時代,當時有一個叫做黃歇的人,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地欺騙和傷害他人,被人們稱為“無良之徒”。這個故事流傳下來,成為了形容沒有道德、沒有良心的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商家為了賺錢竟然使用假冒偽劣產品,真是無良之舉。
2. 他明明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卻還是故意傷害了別人,真是太無良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心中沒有良心,行為惡劣,不顧他人利益的形象,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例如“無恥”、“無情”等,來擴展對于沒有道德、沒有良心的人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我的鉛筆,真是無良的行為。
2. 初中生:那個同學欺負弱小的同學,真是太無良了。
3. 高中生: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擇手段地傷害他人,真是一個無良之人。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為了牟取暴利,居然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材料,真是太無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