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末
基本解釋
支派之末。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八章:“ 宣武 法寵 、 光宅 法云 、 莊嚴 僧旻 、 開善 智藏 ,一時名宿,均研《成實》。 法寵 受之於 曇濟 、 道猛 ,系出 壽春 。餘三人均曾受學 柔 次 二公, 次 則 彭城 系之支末也。”
成語(Idiom):支末
發音(Pronunciation):zhī m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末端或最后一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支末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支”表示事物的支撐部分或末端,第二個字“末”表示事物的最后一點或末尾。支末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事物的末端或最后一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支末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各種事物的末端或最后一點。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段話的結尾,一個項目的最后階段,或者一個人的最后一絲希望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支末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僖公十四年》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當時的齊國國君僖公問國內的賢士有沒有什么可以讓人喜悅的話。賢士對他說:“人生有八憂,即饑寒、貧窮、疾病、悲痛、怨恨、離散、奔波和死亡。這八憂之中,死亡是最終的末日。”僖公聽后感嘆道:“真是支末之憂啊!”從此,支末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事物的末端或最后一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支末是一個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故事的結局真是支末之憂。
2. 老師的話總是在課堂的支末處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支末”聯想成事物的末端或最后一點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事物的末端或最后一點相關的成語,比如“殘羹冷炙”、“殘花敗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在故事的支末處找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
初中生:我希望我的努力能夠在考試的支末階段取得好成績。
高中生:人生的支末之憂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日子。
大學生:在大學的最后一年,我感受到了支末之憂,也體會到了人生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