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鉦
成語(Idiom):鋒鉦(fēng zhēng)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z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或文章鋒利、有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鋒鉦是由“鋒”和“鉦”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鋒指刀劍的鋒利,鉦是古代兵器的一種,形狀像鍋鏟,用來擊打敵人。鋒鉦比喻言辭或文章鋒利、有力,能夠打動人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鋒鉦一詞常用于形容辭藻華麗、言辭犀利的文章或演講。可以用來形容辯論中一方言辭犀利、觀點明確,能夠很好地打動聽眾。也可以用來形容文字表達精確、有力,能夠給人以強烈的感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有一段描述,董仲舒在創作《春秋繁露》時,他的文章鋒芒畢露,犀利有力,被人稱為“鋒鉦”。后來,這個成語就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辭藻華麗、言辭犀利的文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鋒鉦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都有獨立的含義,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意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是鋒鉦,讓人深受啟發。
2. 這篇文章的辭藻鋒鉦,令人贊嘆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鋒鉦與鋒利的刀劍形象聯系起來,想象刀劍犀利的鋒芒,代表言辭或文章鋒利、有力的特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鋒芒畢露”、“鋒芒所向”等,來擴展對于鋒利、有力的表達方式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非常鋒鉦,讓大家都覺得很厲害。
2. 初中生:這篇作文的辭藻鋒鉦,讓老師很贊賞。
3. 高中生:他的演講真是鋒鉦,讓觀眾深受啟發。
4.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論點非常鋒鉦,引起了廣泛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