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出
基本解釋
(1).別出去。《左傳·哀公十一年》:“ 季孫 告二子,二子不可。 求 曰:‘若不可,則君無出。’”
(2).不要交納。《后漢書·安帝紀》:“鳳凰所過亭部,無出今年田租。”
(3).不能超過。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逸文》卷二:“火燒瘡無出醋泥,甚驗。” 明 胡應麟 《詩藪·閏馀中》:“大抵 南宋 古體當推 朱元晦 ,近體無出 陳去非 。”
(4).謂未生育子女。《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原來 商小姐 無出,有媵婢生得兩個兒子。”
成語(Idiom):無出
發音(Pronunciation):wú c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出路,無法離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陷入困境或無法擺脫的境地,沒有任何希望或機會離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被困在某個地方無法離開,也可以用來形容陷入絕境無法擺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出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秦策一》:“故秦計其地曰‘無出者’,欲以厭之。”意思是秦國認為這片地方沒有任何出路,希望以此來壓制其他國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困在山洞里,無出可尋。
2.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我們陷入了無出的境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出”聯想為一個人被困在一個密閉的房間里,四面都沒有出口,無法逃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困境、陷入絕境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絕處逢生”、“陷入困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迷宮里迷路了,找不到出口,感覺就像是無出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考試前一天才發現錯過了很多重要知識點,真是無出可尋。
3. 高中生(16-18歲):家里突然出現了經濟困難,我感到無出的絕望。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面對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很多人感到無出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