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逆
成語(Idiom):惡逆
發音(Pronunciation):è n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惡劣的行為,對父母不孝順或違背君主的忠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惡逆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惡指惡劣、邪惡,逆指違背、背叛。惡逆形容一個人對父母不孝順或違背君主的忠誠,表達了對這種行為的強烈譴責和批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惡逆一詞多用于道德教育、家庭教育以及歷史教育中,用來告誡人們要尊重父母、尊重權威,不要背離道德準則和社會規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惡逆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虞書·大禹謨》中,記載了大禹治水時,他的兒子夏桀惡逆父親,不盡孝道。這個故事成為惡逆的起源,成為人們教育子女孝順的典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惡逆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惡表示行為的惡劣性質,名詞逆表示背離、違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父母惡逆,不但不孝順,還常常傷害他們的感情。
2. 歷史上有許多暴君,他們惡逆君主,傷害百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惡逆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惡劣地違背了父母的意愿,或者想象一個人違背了君主的忠誠,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惡逆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孝順、忠誠等,以豐富詞匯量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會惡逆爸爸媽媽,我會好好孝順他們。
2. 初中生:歷史上有很多惡逆君主的例子,他們對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3. 高中生:我們應該堅守道德底線,不要惡逆父母,要盡孝道。
4. 大學生:惡逆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我們應該譴責和批判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