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官
成語(Idiom):便官
發音(Pronunciation):biàn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權力獨攬、專橫跋扈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便官一詞源于古代官制中的“便”和“官”兩個詞語。其中,“便”指的是權力獨攬、隨意行事,“官”指的是官員、官職。便官一詞形容那些專橫跋扈、擅權妄為的官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便官一詞常用于批評和諷刺那些濫用權力、不顧民眾利益的官員。可以用于描述政治、行政和組織管理等方面的不良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便官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制。在古代,官員的權力往往是集中的,有些官員濫用職權,專橫跋扈,不顧民眾的權益。因此,人們使用“便官”一詞來批評這些官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便官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便”表示權力獨攬、專橫跋扈,名詞“官”表示官員、官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領導手握重權,已經變成了一個便官。
2. 這個組織的管理層存在便官現象,需要進行整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便官”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獨自坐在一張寬大的寶座上,任意行使權力,表現出專橫跋扈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制和官員的職責,以及現代社會中權力濫用和反腐敗的相關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位老師對學生們非常兇,簡直就是個便官。
2. 初中生(13-15歲):政府應該加強監督,防止出現便官現象。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公司的高管層存在便官行為,損害了員工的利益。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我們應該呼吁建立一個公正、透明的政府,杜絕便官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