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氣
基本解釋
亦作“一脫氣”。亦作“ 一掇氣 ”。猶言一口氣。多形容趕路緊張,毫不停頓。 元 無名氏 《雁門關》第四折:“一托氣直奔數十里,遍體汗渾如水洗。” 元 關漢卿 《哭存孝》第三折:“一托炁走將來,兩隻腳不暫歇。” 元 張顯之 《酷寒亭》第二折:“我如今一脫氣直走向京都地,一句句向哥哥説知。” 元 無名氏 《行香子·祿山憶楊妃》套曲:“從 薊州 漁陽縣 ,一掇氣走喏來近遠,竭竭的趕場憂,剛剛的落聲喘。”
成語(Idiom):一托氣
發音(Pronunciation):yī tuō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次爆發出來的怒氣或憤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托氣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一次性爆發出來的怒氣或憤怒。它表示一個人在某種情況下忍耐得到了極限,無法再繼續忍受,于是情緒爆發出來。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受到委屈或遭受不公正對待之后,無法再保持冷靜,而表現出強烈的憤怒和不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托氣這個成語常常在描述人們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或受到委屈時,無法再忍受,情緒爆發出來的情況下使用。例如,當一個人長時間被欺負或被誤解時,他可能會忍耐一段時間,但最終會一托氣,表現出自己的憤怒和不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托氣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確,但它的意義和用法在中國語言文化中非常常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托氣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都有其獨特的含義和發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忍耐著,但最終還是一托氣了。
2. 她對不公正的待遇忍耐了很久,但最終還是一托氣了。
3. 我們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一托氣的情況發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住一托氣這個成語可以通過將其與生活中的情緒爆發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遭受不公正對待時,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最終無法再忍受,爆發出來的情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同時,你也可以學習更多關于情緒管理和冷靜應對的技巧,以避免情緒爆發。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很久,最后我一托氣,告訴老師了。
2. 初中生:我在考試中被老師誤解了,我忍耐了很久,但最終還是一托氣了,向老師解釋清楚。
3. 高中生:當我被排擠和誤解時,我一直忍耐著,但最終還是一托氣了,向同學們表達了我的不滿和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