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戚
成語(Idiom):國戚
發音(Pronunciation):guó q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的親屬,也泛指國家的高級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國戚一詞源自《詩經·國風·周南·漢廣》:“漢之廣矣,不易之言;謂之國師,尚可追也;謂之國士,不可誣也;謂之國戚,尚可逐也。”意思是國家的親屬和高級官員是可以追隨和尊重的,但是國家中的親戚是可以被排斥的。后來,這個成語泛指國家的高級官員,也可以指國家的親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國家的高級官員或者國家的親屬,也可以用來形容與國家有關的重要人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國風·周南·漢廣》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詩集,其中的《漢廣》描寫了一個國家的廣闊和重要性。國師、國士、國戚都是國家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的地位和作用被描繪得非常明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國戚是一個兩個字的成語,由“國”和“戚”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國戚在國家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他的家族與國家的前途息息相關,是真正的國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國戚”與國家的親屬和高級官員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國家和政治有關的成語,如“國士無雙”、“國泰民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是國戚,他是國家的高級官員。
2. 初中生:國戚的責任是為國家做出重要的貢獻。
3. 高中生:國戚在國家的政治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4. 大學生:國戚需要具備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