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拜
基本解釋
(1).多次行禮。《禮記·樂記》:“是故先王因為酒禮,壹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備酒禍也。” 鄭玄 注:“百拜以喻多。” 唐 呂溫 《河南府試贖帖賦得鄉飲酒詩》:“百拜賓儀盡,三終樂奏長。” 宋 蘇轍 《禮論》:“天子諸侯大夫卿士周旋揖讓,獻酬百拜。”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百拜》:“古人之拜,如今之鞠躬,故通計一席之間,賓主交拜,近至于百。” 郭沫若 《歷史人物·屈原研究》:“固執文言的夫子們對于前者叩頭百拜,對于后者則肆口漫罵。”
(2).猶言萬分。《老殘游記》第七回:“能得先生去為我幫忙,我就百拜的感激了。”
成語(Idiom):百拜(bǎi bài)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b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敬重、崇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拜是由“百”和“拜”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百意為“很多”,拜意為“行禮”。百拜形容對某人或某事非常敬重、崇拜,表示非常佩服和敬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百拜常用于形容對某人或某事非常敬重、崇拜的情感。可以用于表達對長輩、名人、英雄、偉人等的敬仰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古代中國人非常注重禮儀,尤其對長輩和有功之人更加尊敬。人們會行百拜之禮,即跪拜一百次,以表達對對方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百拜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老師百拜不辭,總是非常尊敬。
2. 這位藝術家的才華使人百拜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百拜這個詞語。可以想象自己在某個場合下,對某人行百拜之禮,以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了解不同場合下的行禮方式和禮儀規范。還可以學習其他形容敬重、崇拜的成語,如“五體投地”、“肅然起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我的班主任百拜不辭,她是我最敬重的老師。
2. 初中生:我對喬丹先生百拜不辭,他是我心目中的籃球英雄。
3. 高中生:我對父母百拜不辭,他們是我最敬愛的人。
4. 大學生:我對這位科學家百拜不辭,他的貢獻讓我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