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柄
基本解釋
(1).考選文士的權柄。 唐 黃滔 《上楊侍郎啟》:“伏以侍郎榮司文柄,弘闡至公,歷選滯遺,精求文行。” 宋 王讜 《唐語林·德行》:“﹝ 崔樞 ﹞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 清 趙翼 《胡豫堂視學江南相見話舊》詩:“迴翔散地無營競,十年偏屢持文柄。”
(2).評定文章的權威。 唐 劉禹錫 《祭韓吏部文》:“手持文柄,高視寰海,權衡低昂,瞻我所在。” 唐 李貽孫 《<歐陽行周文集>序》:“精於理,故言多周詳;切於情,故敘事重復,宜其司當代文柄以變風雅。” 清 王士禛 《古詩選·五言詩凡例》:“固知此道真賞,論定不誣,非可以 東陽 ( 沉約 )、 零陵 ( 范云 ),身參佐命,遂堪劫持一代文柄也。”
成語(Idiom):文柄(wén bǐ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én b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筆出眾,才華橫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柄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文學才華非常出色,寫作能力非常強。這個成語源于古代對于文學才華的贊美,柄指的是筆桿,文指的是文學。文柄形容一個人的文學才能就像一支精致的筆桿一樣,極為出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柄多用于贊美一個人在文學方面的才華,可以用來形容作家、詩人、學者或者其他有文學天賦的人。在贊美他人時,可以使用文柄來表達對其才華的贊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文柄的故事并不是很多,但是這個成語的意義和起源都比較明確。文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文學非常重要,人們對于文學才華的贊美也非常高。因此,文柄成為了形容一個人在文學方面才華橫溢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柄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章寫得非常出色,真是個文柄。
2. 她是個文柄,每次寫的文章都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文柄想象成一支精致的文學筆,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文學才華非常出眾。可以通過聯想這個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更多的文學作品來提升自己的文學才華,了解更多的成語和詞匯。同時也可以學習一些寫作技巧和修辭手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寫的作文得了一等獎,真是個小小的文柄。
2. 初中生:她的詩歌寫得非常動人,是個真正的文柄。
3. 高中生:他的小說風格獨特,文筆流暢,是個真正的文柄。
4. 大學生:他的論文被國際期刊接收了,真是個學術界的文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