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實
基本解釋
(1).指植物不結子實。《禮記·月令》:“﹝孟秋之月﹞行春令,則其國乃旱。陽氣復還,五穀無實。”
(2).不真實;不誠實。《管子·明法解》:“以無實之言誅之,則姦臣不能無事貴重而求推譽,以避刑罰而受祿賞焉。”《楚辭·東方朔<七諫·自悲>》:“悲虛言之無實兮,苦眾口之鑠金。” 王逸 注:“讒言無誠,君不察也。” 金 元好問 《后飲酒》詩之二:“金丹換凡骨,誕幻若無實。”
(3).沒有實體。《史記·趙世家》:“乘飛龍上天不至而墜者,有氣而無實也。”
無實(wú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wú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實際意義或價值,虛無縹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事物缺乏實際的內容或價值,只是表面上看起來有意義或重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些言行或行為缺乏真實性、實用性或價值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實一詞出自《莊子·列御寇》。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他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個故事,用來說明人們對于權力、名譽等虛幻事物的追求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表示沒有,缺乏,而“實”表示實際,真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只是空談,完全是無實的。
2. 他的承諾毫無實質性,只是空口說白話而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個空洞的容器,里面沒有任何實物,只有虛空。這個容器代表無實,沒有實際內容或價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無用”、“無中生有”等,以擴展對于無實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承諾沒有實現,完全是無實的。
2. 初中生:他的理論完全是無實的,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3. 高中生:這個政策只是空談,沒有實際可行性,是無實的。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前景并不樂觀,很可能只是一場無實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