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圣
基本解釋
佛教語。謂凡夫與圣者。佛家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皆為圣者;自此而下,未斷惑證理之人,皆是凡夫。 南朝 梁 沉約 《神不滅論》:“自凡及圣,含靈義等。但事有精麤,故人有凡圣。”《法苑珠林》卷二六:“無何,坐終,其髑髏全成無縫,故知凡圣同居,事不可別。” 元 梵琦 《漁家傲·西方樂》詞:“佛理在躬如玉璞,須凴巧匠勤雕琢,凡圣皆由心所作。難描邈,華臺寶座珠瓔珞。”
成語(Idiom):凡圣
發音(Pronunciation):fán s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每一個圣人或名人都有不足之處,沒有完美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凡圣是由“凡”和“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凡指普通、平凡的意思,圣指圣人、圣賢。凡圣表示每一個圣人或名人都有其不足之處,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凡圣一詞常用于諷刺或自嘲的語境中,用來表達人無完人的觀點。可以用于描述自己或他人的不足之處,也可以用于批評社會中的權威人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凡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五蠹》一文中。故事講述了韓非子去見莊子,莊子對韓非子進行了一番質問,韓非子回答說:“莊子曰:‘圣人之操,非圣人之操也,圣人之操,圣人之非也。’”這句話意味著每一個圣人都有不足之處,沒有完美的人,后來形成了凡圣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凡圣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凡”和名詞“圣”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有知識的人,但也是凡圣之輩。
2. 沒有人是凡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凡圣這個成語與圣人相對應,形成對比,幫助記憶。另外,可以將凡圣理解為“凡人之圣”,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圣人,但同時也有不足之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圣人和名人的故事,如孔子、孟子、老子等,了解他們的思想和貢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雖然學習好,但也是凡圣之輩,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2. 初中生:雖然他是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但也是凡圣之輩,還需要不斷努力。
3. 高中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們應該認識到自己是凡圣之輩,不要過于自負。
4. 大學生: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明白凡圣之輩的真實含義,不斷完善自己。
以上是關于“凡圣”詞語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