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獻
成語(Idiom):薦獻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x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推薦和獻身于公共利益或國家事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薦獻指的是為了公共利益或國家事業而推薦和奉獻自己。這個成語強調個人的無私奉獻和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薦獻常用于形容個人或團體為公共事業做出的重要貢獻。例如,可以用于表彰一位為社會福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志愿者,或者贊揚一位為國家建設付出了辛勤努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薦獻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五年》中。當時,魯國的大夫季孫斯為了幫助國君解決困擾,推薦了一位能力出眾的人才。這個故事體現了薦獻的精神,即為了國家利益而推薦和奉獻自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薦獻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薦表示推薦,獻表示奉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薦獻了自己的全部財產來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們。
2. 這位科學家薦獻了自己的一生來研究環境保護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薦獻”兩個字與“推薦”和“奉獻”這兩個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同時,可以嘗試將薦獻的含義與一些具體的故事或情境聯系起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于奉獻精神的重視,以及一些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忠誠”、“無私奉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薦獻自己的零花錢給慈善機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學習委員,我會薦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組織各種學習活動。
3. 高中生:我希望將來能夠薦獻自己的才華和知識,為社會做出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