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德
基本解釋
(1).謂先人的德澤;往日的恩德。《易·訟》:“食舊德,貞厲,終吉。”《左傳·成公十三年》:“ 穆公 不忘舊德,俾我 惠公 用能奉祀于 晉 。” 唐 韓愈 《題楚昭王廟》詩:“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祭 昭王 。”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十餘代衍秀才家,舊德清門世所夸。”
(2).指德高望重的老臣。 漢 蔡邕 《焦君贊》:“惜哉朝廷,喪茲舊德,恨以學士,將何法則。”《三國志·蜀志·杜微傳》:“ 建興 二年,丞相 亮 領 益州 牧,選迎皆妙簡舊德,以 秦宓 為別駕, 五梁 為功曹, 微 為主簿。”《晉書·何曾傳》:“可謂舊德老成,國之宗臣者也。”
(3).昔日的德行善績。《史記·張丞相列傳論》:“ 任敖 以舊德用。”《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舊德前功,罔不咸秩。” 呂延濟 注:“耆舊美德,前代立功之人,無不皆序其功德也。”
成語(Idiom):舊德(jiù dé)
發音(Pronunciation):jiù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老一代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舊德是由“舊”和“德”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舊指的是過去的、老的,德指的是道德。舊德這個成語形容的是老一代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它強調了老一輩人在道德方面的傳統和堅守,通常與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相對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舊德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老一代人在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上的特點。它可以用于討論社會變遷對道德觀念的影響,也可以用于比較不同年齡群體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舊德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不太清楚,但它反映了中國社會變遷的歷史背景。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發生了巨大的社會變革,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舊德成語的出現,可以說是對老一代人傳統道德觀念的一種反思和評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舊德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舊和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爺爺奶奶一直堅守著舊德,對我們的教育非常嚴格。
2. 老一輩人的舊德觀念在現代社會中顯得有些過時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舊德這個成語與“老一代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相聯系,來幫助記憶。可以想象一個老人堅守著傳統的德行,這就是舊德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舊德成語的背景和含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老一代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同時,也可以通過對比舊德和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念,思考和探討社會變遷對道德觀念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爺爺奶奶一直堅守著舊德,給我們做了很多好吃的。
2. 初中生:現在的年輕人不太注重舊德,很多人都追求個人利益。
3. 高中生:老一輩人的舊德觀念在現代社會中顯得有些過時了,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
4. 大學生:舊德是我們文化傳統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學習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