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郭
基本解釋
內城外圍加筑的一道城墻。《魏書·蕭衍傳》:“ 衍 將 姜慶真 襲陷 壽春 外郭,州軍擊走之。”《明史·王杼傳》:“筑京城外郭,修 通州城 。”
成語(Idiom):外郭
發音(Pronunciation):wài g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物體的外圍部分或邊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外郭”指的是物體的外圍部分或邊緣。它用來形容事物的外表或外部結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建筑物、城市等的外觀或邊緣部分。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表面或外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外郭”最早出現在《漢書·律歷志》中,原意是指城墻外的邊緣地帶。后來逐漸引申為表示物體的外部結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郭是一個名詞短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建筑物的外郭設計非常漂亮。
2. 這個城市的外郭環境整潔,給人一種宜居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外郭”拆分成“外”和“郭”來記憶。外表示外部的意思,郭表示邊緣或界限的意思。通過聯想記憶,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建筑、城市規劃等方面的書籍,了解更多關于“外郭”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畫了一幅房子,外郭用紅色畫的。
2. 小學生:這座城堡的外郭非常雄偉,有很多高高的城墻。
3. 初中生:為了保護環境,我們要加強對城市外郭的管理。
4. 高中生:這個公司的產品在外郭設計上非常注重細節,給人一種高端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