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籍
基本解釋
(1).引人及門籍。古代宮廷的門使及出入宮門的牒籍。《周禮·天官·宮正》“幾其出入”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幾其出入……無引籍不得入宮司馬殿門也。” 賈公彥 疏:“言引籍者,有門籍及引人皆得出入也。”
(2).謂通名狀于門使,使導引入宮。《史記·外戚世家褚少孫論》:“行詔門著引籍,通到謁太后。” 張守節 正義:“ 武帝 道上詔令通名狀於門使,引入至太后所。”
成語(Idiom):引籍
發音(Pronunciation):yǐn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引用外部的資料或者借用他人的名義來增強自己的威望或者權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引籍一詞源自《左傳·昭公十七年》,原本是指君主在任命官員時,引用其家族的名譽和聲望來增加官員的權威。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指借用他人的聲望或資料來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威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引籍一詞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某人利用他人的名義或資料來獲取自己的利益或權力。可以用于批評某人的不誠實行為或者揭露某人的虛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引籍的起源故事并沒有具體的記載,但據考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用來形容君主在任命官員時,借用其家族的聲望來增加官員的權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引籍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引”是動詞,表示引用、借用的意思;“籍”是名詞,表示名譽、聲望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經常引籍他人的成果,以顯示自己的能力。
2. 這位政治家是一個善于引籍的人,總是借用他人的觀點來增加自己的威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引籍”這個詞與“引用”和“借用”相連,以幫助記憶它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借題發揮”、“引經據典”等,以擴展對于借用他人資料或者引用外部資料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在考試時引籍別人的答案,以獲取好成績。
2. 初中生:這位同學為了當班長,不擇手段地引籍老師的意見。
3. 高中生:這個學生在寫論文時經常引籍權威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增加自己的說服力。
4. 大學生:在學術界,引籍他人的論文是一種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