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hū dāi zi ㄕㄨ ㄉㄞ ㄗㄧ書呆子(書呆子|書獃子)
◎ 書呆子 shūdāizi
[bookworm;bookful blockhead;glutton of books;ignorantly read fellow] 指只知讀書而缺乏實際知識的人
他是個書呆子,不善于應付人事關系
同樣,不問政治而死讀書的 ,那是無用的書呆子,決不是真正有學問的學者。——《事事關心》
詞語解釋
shū dāi zi ㄕㄨ ㄉㄞ ㄗㄧ書呆子(書呆子|書獃子)
同“ 書獃 ”。 魯迅 《南腔北調集·真假堂吉訶德》:“他其實是個十分老實的書呆子。” 秦牧 《藝海拾貝·辯證規律在藝術創造上的運用》:“一個直接知識貧乏的人,即使讀了很多的書,也可能只是一個書呆子。”《新華月報》1979年第7期:“據說他當時對商務當局說:‘他是個書呆子,不善于應付人事關系, 王云五 則既有學問,也有辦事才能,比他強得多。’”
書獃子:同“ 書獃 ”。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笑柄·不準》:“為官者必用讀書人,以其有體有用也。然斷不可用書獃子,凡人一獃而萬事隳矣。”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三:“﹝ 言侶白 ﹞歸舟經 吳淞江 ,夜遇胠篋者,乃從容語之曰:‘財物儘爾取,有茄硯一枚,我自少習用,不忍舍也。’盜曰:‘真書獃子!’因笑而擲還之。”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唐冰溪先生》:“初得中正榜,引見后,以口噓氣,以手拂塵,上以為書獃子。”
成語(Idiom):書呆子(shū dāi zi)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dāi 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只會讀書而不會做其他事情,缺乏實際經驗和社交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呆子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是由“書”和“呆子”兩個詞組成的。其中,“書”指的是讀書學習,而“呆子”指的是一個愚笨、呆頭呆腦的人。因此,“書呆子”形容一個人只關注知識學習,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只會讀書而不會做其他事情的人。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缺乏實際經驗和社交能力的人,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不要只專注于理論而忽視實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書呆子”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一個流傳較廣的故事是關于宋代文學家陸游的。據說陸游小時候聰明好學,但缺乏社交能力,因此被人們戲稱為“書呆子”。這個故事成為了“書呆子”一詞的起源之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書呆子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詞組成。其中,“書”是名詞,指的是書籍;“呆子”是名詞,指的是愚笨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書呆子,只關心學習,對社交活動沒有興趣。
2. 別當書呆子了,出去多見見世面,增加一些實際經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聯想書呆子的形象。想象一個只會讀書的人,坐在書桌前,面對堆滿書籍的房間,一臉呆滯的表情。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并理解“書呆子”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學習、知識相關的成語,如“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書呆子,每天都在圖書館里看書。
2. 初中生:我不想成為一個書呆子,我要積極參加各種活動。
3. 高中生:雖然他是個書呆子,但他在學術方面非常有成就。
4. 大學生:不要只局限于書本知識,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不要成為一個書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