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上
基本解釋
(1).下等中的上等,即第七等。《書·禹貢》:“厥田惟下上。” 孔 傳:“田第七。”《漢書·地理志上》:“田下上,賦下中三錯。” 顏師古 注:“田第七,賦第八,又雜出第七至第九,凡三品。”
(2).同“ 上下 ”。謂高低。《詩·邶風·燕燕》:“燕燕于飛,下上其音。” 毛 傳:“飛而上曰上音,飛而下曰下音。”
(3).同“ 上下 ”。指高處和低處。 宋 曾鞏 《道山亭記》:“其谿行則水皆自高瀉下,石錯出其間,如林立,如士騎滿野,千里下上,不見首尾。” 宋 梅堯臣 《和平叔道傍竹》詩:“下上乏佳禽,左右雜枯桑。”
(4).同“ 上下 ”。猶言古今。 唐 劉禹錫 《魏生兵要述》:“磅礴下上數千年間,其攟摭評議無遺策,用是以干握兵符貴人,宜有虛己而樂聞者。”
(5).同“ 上下 ”。長幼;尊卑。 明 李東陽 《貴君墓碑銘》:“理家四十年,下上輯睦如一日。”
從高處到低處,又從低處到高處。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詩:“君隱磷而出沒,望嶔岑而下上。” 宋 梅堯臣 《觀文丁右丞挽詞》之二:“白馬悲鳴駐,黃鸝下上飛。”
成語(Idiom):下上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sh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的尊敬和敬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上含有尊重上級、敬重長輩的意思,表示晚輩要對長輩尊重,下級要對上級敬重。這個成語強調了尊重和敬重的重要性,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尊長敬老的價值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中國的社交場合中,人們常常使用下上這個成語來表達對長輩或上級的尊敬之情。例如,可以在與長輩對話時使用下上來表達自己的尊重和敬重之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上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強調尊長敬老,認為尊重長輩和上級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因此,下上成為了表達這種尊重和敬重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上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下”和“上”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明對爺爺說:“爺爺,您辛苦了,我非常下上您。”
2. 公司的職員們都很下上老板,工作非常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下上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低處,仰望一個高處的人,表示對他的尊敬和敬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上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學習其他與尊重、敬重相關的成語,如尊師重道、尊老愛幼等,可以豐富自己的漢語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很下上我的老師,因為她教得很好。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對老師保持下上的態度。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成員,我們應該向學校領導表示下上。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們要對上級領導保持下上的態度,學習他們的經驗。
5. 成年人: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對長輩和上級保持下上的態度,這是一種基本的社交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