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學
基本解釋
(1).指六藝或六經。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六學皆大,而各有所長:《詩》道志,故長於質;《禮》制節,故長於文;《樂》詠德,故長於風;《書》著功,故長於事;《易》本天地,故長於數;《春秋》正是非,故長於治。” 宋 葉適 《送陳彥群》詩:“眾儒治六學,厥志存不朽。”
(2).謂 周 代的小學、東學、南學、西學、北學、太學。見《大戴禮記·保傅》。《北史·劉芳傳》:“案 鄭 注《學記》, 周 則六學,所以然者,注云:‘內則設師保以教,使國子學焉;外則有太學庠序之官。’此其證也。”
(3). 唐 國子監設六館,亦稱“ 六學 ”。《舊唐書·職官志三》:“﹝國子監﹞祭酒、司業之職,掌邦國儒學訓導之政令,有六學。一國子學,二太學,三四門,四律學,五書學,六算學也。”
成語(Idiom):六學(liù xué)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x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六種學問或知識。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廣泛的學識和博學多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學包括禮學、樂學、射學、御學、書學、數學。這六種學問分別指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書法和數學。六學的含義是指一個人在這六個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掌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六學是形容一個人的學識廣博、多才多藝,常用于贊美有博學多才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學最早出現在《史記·禮書》中,描述了漢朝劉向的學問廣博,精通禮學、樂學、射學、御學、書學和數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學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僅擅長書法,還通曉音樂、射箭、駕車等六學。
2. 這位學者不僅在數學上有造詣,還涉獵了六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六學中的每個學問與一個具體的形象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比如將禮學與禮儀、樂學與音樂、射學與射箭等進行關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六學的起源和發展過程,深入研究六學中每個學問的具體內容和相關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要成為一個懂禮儀、會彈鋼琴、會射箭的六學大師。
2. 初中生:他不僅在學業上表現出色,還廣泛涉獵了六學。
3. 高中生:通過學習六學,我希望能夠培養出自己的多元素才能。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