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心
成語(Idiom):否心
發音(Pronunciation):fǒu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否心指的是對別人的辯駁或否認,表達不同意見或不相信對方的觀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否心源自《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非鳥之非心,言聽于我。”意思是鶴的叫聲在九重山之上回響,聲音傳遍天空,它的叫聲不是鳥類的尋常聲音,但我能聽懂。這里的“非心”指的是不同于一般鳥類的心聲,引申為不同于他人的意見或觀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否心常用于表示對他人的觀點或意見持有不同看法,或表示對別人的辯駁或否認。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辯論、討論、爭論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否心的故事起源于《詩經·小雅·鶴鳴》的這首詩。在古代,鶴被認為是神圣的鳥類,它的鳴叫聲被視為非凡的聲音,傳達了一種超越常人的意見。因此,“否心”這個成語從鶴的鳴叫聲中引申出來,表示對他人的意見持有不同看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否心是一個由“否”和“心”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否”表示不同意或否認,“心”表示意見或觀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提案持否心態,認為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2. 在團隊討論中,大家互相否心,為了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否心”與鶴的鳴叫聲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鶴的叫聲不同于其他鳥類,代表了不同于他人的意見或觀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否”字的成語,如“否極泰來”、“否認不了”等,加深對于“否心”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保護環境,但我否心,因為我覺得大人們才應該負責。
2. 初中生:在班級討論中,同學們對于是否應該取消作業有不同的否心。
3. 高中生:在辯論賽中,我堅定地表達了對對方觀點的否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