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辱身敗名
發音(Pronunciation):rǔ shēn bài m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行為不當或遭受不公而受到嚴重的羞辱和損害名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辱身敗名是一個貶義詞語,表示一個人經歷了嚴重的羞辱和名譽受損的情況。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的行為或遭遇所造成的嚴重后果,給人們敲響了警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辱身敗名常常用來形容一些蒙受了巨大恥辱和丟失了名譽的人,如行為不當導致的犯罪行為、違背道德的行為等。這個成語在道德教育、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育中經常被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戰國策》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一個叫韓非的人因為他的言行不當而導致了他的名聲受損,最終他因此而辱身敗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辱”、“身”、“敗”、“名”四個字組成,其中“辱”表示羞辱, “身”表示個人, “敗”表示失敗, “名”表示名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受賄而辱身敗名。
2. 這個政府官員因為丑聞丑行而辱身敗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想象一個人因為他的行為不當而被別人羞辱和名譽受損的情景,用來形象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名譽和道德相關的成語,例如“名譽掃地”、“品行不端”等,以加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作弊而辱身敗名,同學們都不再相信他了。
2. 初中生:他因為參與了一起搶劫案而辱身敗名,他的家人都很失望。
3. 高中生:他因為在校園欺凌事件中的行為而辱身敗名,他的未來前途變得一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