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銘肌鏤骨 (míng jī lòu gǔ)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jī lòu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對某事物或某人的深刻記憶和銘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銘肌鏤骨是由“銘”、“肌”、“鏤”和“骨”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銘”指銘記、深刻記憶;“肌”指肌膚、皮膚;“鏤”指雕刻、刻下;“骨”指骨骼、骨頭。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對某事物或某人的記憶深刻、銘刻在心,就像刻在肌膚和骨骼上一樣,永不忘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對某人的恩情、幫助或某件重要事件的銘記和感激之情。也可以用于形容對某個重要原則、道德準則的堅守和忠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論語·子罕篇》中的一段對話。孔子的學生子罕曾經問孔子:“如何才能學好禮儀?”孔子回答說:“銘肌鏤骨,不可忘也。”孔子的意思是說,要學好禮儀,就要把它銘記在肌膚和骨骼之中,永遠不可忘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四個字組成,每個字的意義都很明確,形象地比喻對某事物或某人的深刻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恩情我銘肌鏤骨,永遠不會忘記。
2. 這次經歷讓我對生命的寶貴有了銘肌鏤骨的認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四個字依次對應到人的身體部位,形象地記憶。比如,銘記對應腦海中的記憶;肌膚對應皮膚;鏤刻對應刻在心中;骨骼對應骨頭。通過將這四個部分聯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地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記憶相關的成語,比如“骨肉相連”、“銘心刻骨”等,以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的教導,我會銘肌鏤骨地記住。
2. 初中生:班主任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我銘肌鏤骨,永遠感激。
3. 高中生:這次考試的失敗經歷,讓我對學習的重要性有了銘肌鏤骨的認識。
4. 大學生:社會經歷的磨練讓我對人生的意義有了銘肌鏤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