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拒
成語(Idiom):枝拒
發音(Pronunciation):zhī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拒絕別人的好意或幫助,自作聰明地拒絕他人的幫助或勸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枝拒是由“枝”和“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枝”本意為樹枝,引申為支持、幫助。而“拒”則表示拒絕、抵制。枝拒的意思是拒絕別人的好意或幫助,自作聰明地拒絕他人的幫助或勸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枝拒常用于形容那些固執己見、自以為是,不接受他人的建議或幫助的人。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愿意傾聽他人意見、自以為是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枝拒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張丞相列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漢朝的張湯被封為丞相,他的朋友和親戚都希望他能夠幫助他們得到一些好處。然而,張湯并沒有接受他們的請求,而是推辭了這些好意。他說:“我是一棵樹,你們是我身上的枝葉,我怎么能夠幫助你們呢?”這個故事就形成了“枝拒”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名詞“枝”和動詞“拒”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枝拒他人的建議,不肯聽從別人的意見。
2. 她枝拒了朋友的幫助,結果自食其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枝拒”與“自作聰明”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化的記憶。想象一個人站在樹上,高高在上,自以為是地拒絕別人的幫助和勸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自不量力”、“固執己見”等,以增加對這一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不聽老師的話,總是枝拒老師的建議。
初中生:他太固執了,總是枝拒別人的好意。
高中生:他自以為是,枝拒了朋友的幫助,結果陷入了困境。
大學生:他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見,總是枝拒他人的建議。
成年人:有時候我們應該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而不是枝拒別人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