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體書
基本解釋
指八種書體。 唐 高彥林 《闕史·裴丞相古器》:“ 兗州 有書生姓 魯 ,善八體書。”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十一:“《龍城録》載, 王宏 , 濟南 人,與 唐文皇 少為同學,從受八體書。”參見“ 八體 ”。
成語(Idiom):八體書 (bā tǐ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bā tǐ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字跡工整,規整有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體書源于古代書法,指的是八種不同的字體風格,包括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篆書、隸草等。八體書的字跡工整,規整有序,因此八體書也用來形容其他事物有條理、整齊劃一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八體書常常用來形容文稿、字跡、書法作品等的整潔有序。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事物的規整、有條理的樣子,如會議的安排、文件的整理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體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唐朝杜牧的《秋夕》詩中:“紛紛暮雨下, 老盡千林書。 長安市上骨肉多, 車轍馬跡無。”這里的“千林書”指的就是指字跡整潔有序的書法作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八體書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八體”和“書”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字寫得像八體書一樣整齊規范。
2. 這份文件整理得像八體書一樣,讓人一目了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八體書”與整齊、有序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本書上面有八種不同的字體,字跡整齊規范,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書法的知識,學習不同的字體風格,了解每種字體的特點和發展歷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寫的字就像八體書一樣,非常漂亮。
初中生:我每天都努力練字,希望能寫出像八體書一樣整齊的字。
高中生:他的筆跡非常工整,就像八體書一樣,讓人贊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