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kāi xīn jiàn chéng ㄎㄞ ㄒㄧㄣ ㄐㄧㄢˋ ㄔㄥˊ開心見誠(開心見誠)
謂以真心誠意相對待。《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開心見誠,與人語,好丑無所隱諱。” 宋 陳亮 《中興論·論開誠之道》:“臣愿陛下虛懷易慮,開心見誠,疑則勿用,用則勿疑。” 歐陽山 《柳暗花明》八三:“ 茅通 ,難得你開心見誠,把話說得這么清楚。”亦作“ 開心見腸 ”、“ 開心見膽 ”。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你們有什么話要說,可以舒舒展展地說,說得開心見腸一點。”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四章:“我不放心的,就是你那張嘴,管在啥子地方,管當著啥子人,一打開了,就開心見腸的亂說。” 沙汀 《困獸記》九:“由于眼前 田疇 對于 孟瑜 表示出來的愛情,尤其是他那種開心見膽的熱忱,她就不能不聯想到公爺的負義,委瑣,俗氣,因而很難過了。”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開心見誠
成語(Idiom):開心見誠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xīn jiàn c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一個人心地善良、真誠,待人接物態度開朗、友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心見誠是由“開心”和“見誠”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開心指心情愉快、快樂,見誠指看到對方的真誠。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待人接物態度開朗、友好,心地善良、真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心見誠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待人接物的態度,特別是在交往中表現出真誠和友好的態度。可以用于夸獎一個人對待他人的真誠和善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為政篇》中有一則故事,孔子的弟子曾子向孔子請教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人。孔子回答說:“開心見誠,寬容待人,你就能成為一個好人。”從此,開心見誠成為一種美好的品德標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開心見誠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每個人都開心見誠,所以大家都喜歡和他交朋友。
2. 她的笑容總是那么開心見誠,讓人感到溫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開心見誠分解成兩個詞來記憶。開心可以聯想到快樂和笑容,見誠可以聯想到真誠和友好。通過聯想這些相關的詞語來記憶開心見誠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待人接物態度相關的成語,如“和藹可親”、“真誠待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總是開心見誠的,所以我們很喜歡她。
2. 初中生:我覺得一個人要開心見誠,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3. 高中生:在人際交往中,開心見誠是一種重要的品質,能夠讓人感到舒適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