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庖
成語(Idiom):扇庖(shān páo)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p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扇子扇熟肉,比喻偷工減料,圖省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扇庖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寡人之庖有余肉,愿與先生共之。’梁惠王有庖,庖有余肉,肉多而廢。梁惠王愿與孟子共食之。孟子曰:‘請以庖之肉熟之而后食之。’王以告庖人,庖人曰:‘以王之命熟之,不敢以命告人。’王曰:‘以寡人之命熟之。’庖人熟而呈之。孟子曰:‘請以庖之肉熟之而后食之。’梁惠王曰:‘以寡人之命熟之,而后食之,將何如?’孟子曰:‘請扇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扇庖一詞多用于貶義,形容偷工減料、圖省事或敷衍懈怠的行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負責任、不盡職守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源自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梁惠王有庖(烹飪部門)有余肉,想與孟子共食。孟子要求將庖中的肉熟透后再食用,以此來批評梁惠王的偷工減料行為。后來,人們將這個寓言故事中的“扇庖”作為成語使用,用來形容偷工減料、圖省事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短語,動詞“扇”表示動作,賓語“庖”表示烹飪部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餐館的菜品質量很差,經常扇庖,顧客們都不愿意再來了。
2. 這個項目的負責人經常扇庖,導致工期延誤,效果不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廚師用扇子扇著爐子,偷工減料,圖省事的做菜,從而記住“扇庖”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扇庖”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如“偷工減料”、“敷衍塞責”等,以加深對這些貶義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上課時經常扇庖,只講一點點內容,就說時間不夠了。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經常扇庖,作業檢查時只看一兩個人的作業,其他人都不管。
3. 高中生:政府官員扇庖的事情時有發生,他們往往只顧自己的利益,忽視了民眾的需要。
4. 大學生:一些公司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常常扇庖,使用低劣的材料制造產品,對消費者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