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骨
成語(Idiom):靡骨
發音(Pronunciation):mí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精神狀態或品質衰弱、虛弱無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靡骨一詞由“靡”和“骨”兩個字組成。靡指衰弱、虛弱,骨指人的身體。靡骨形容人的精神狀態或品質衰弱、虛弱無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狀態或品質衰弱、虛弱無力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身體疲憊、意志消沉、精神不振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篇·大宗師》記載了一個關于靡骨的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柳下惠的學者,他因為患有重病而身體十分虛弱。有一天,他的朋友來看望他,見他病態憔悴,就用手指著他的骨頭說:“你的骨頭都快消失了,真是靡骨了。”從此,人們用“靡骨”來形容人的精神狀態或品質衰弱、虛弱無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工作努力,從不靡骨。
2. 經歷了艱苦的訓練,他的意志不再靡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靡骨”與“衰弱、虛弱無力”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的骨頭變得虛弱無力,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靡骨”相關的成語,如“靡費”、“靡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病得很重,看起來真的很靡骨。
2. 初中生:考試前夜熬夜復習,第二天狀態很靡骨。
3. 高中生:經歷了一場失敗,他的信心變得靡骨。
4. 大學生:連續幾天加班加點,身體變得靡骨,需要好好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