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食不求甘 (shí bù qiú gān)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bù qiú g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吃飯時不追求美味,只求填飽肚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食不求甘源自《論語·述而》:“食不求甘,膾不厭絕?!币鉃槌燥埐蛔非竺牢叮獠瞬幌訁捘?。形容人不挑剔吃的東西,只求填飽肚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不講究吃的東西,只追求填飽肚子的態度。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對待生活不講究,沒有追求和欲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源自《論語》,是孔子的弟子述而的一句話。孔子告訴弟子們,吃飯時不要追求美味,只要填飽肚子就好。這是孔子所倡導的節儉和樸素的生活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主語為“食”(吃飯),謂語為“不求甘”(不追求美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食不求甘,只要填飽肚子。
2. 她對吃的東西很挑剔,絕不是食不求甘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食不求甘”與“填飽肚子”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也可以將其與節儉和樸素的生活態度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飲食和生活態度相關的成語,如“饑不擇食”、“衣食父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說,我們要珍惜食物,不要食不求甘。
2. 初中生:雖然飯菜不好吃,但我食不求甘,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
3. 高中生:他生活很節儉,食不求甘,不追求奢華的東西。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要學會食不求甘,不要挑剔吃的東西。
5. 成年人: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懂得食不求甘,珍惜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