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老鵶
基本解釋
見“ 木老鴉 ”。
成語(Idiom):木老鵶
發音(Pronunciation):mù lǎo y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年老體衰,精神不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木頭;老,年老;鵶,鸚鵡。鸚鵡是一種色彩斑斕、善于模仿人語的鳥類,但當它年老時,它的羽毛會褪色、嘴巴變得歪斜,喪失了往日的風采。這個成語比喻人年老體衰,精神不振,沒有了往日的活力和朝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年紀大的人精神不振、無精打采的樣子。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經歷了歲月的洗禮而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時候有一只鸚鵡,它年輕時非常活潑聰明,能夠模仿人的語言。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鸚鵡逐漸變老,羽毛褪色、嘴巴歪斜,無法再模仿人的語言,變得無精打采。人們通過觀察鸚鵡的變化,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木老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大了,開始變得木老鵶,沒有了往日的精神。
2. 這座古建筑經歷了歲月的洗禮,變得木老鵶,不再有當初的輝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鸚鵡變老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只年輕漂亮的鸚鵡,然后想象它逐漸變老、羽毛褪色、嘴巴歪斜的樣子,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朽木不可雕也”,“人老珠黃”等,進一步豐富對年老體衰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奶奶最近身體不好,變得木老鵶了。
2. 初中生:我的手機用了好多年,現在看起來有點木老鵶的感覺。
3. 高中生:他雖然已經年過六旬,但精神矍鑠,一點也不木老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