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
基本解釋
(1).三公的副職。亦稱三孤。《大戴禮記·保傅》:“於是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師。是與太子宴者也。”《漢書·百官公卿表序》:“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公……又立三少為之副,少師、少傅、少保,是為孤卿,與六卿為九焉。” 唐 楊炯 《明威將軍梁待賓神道碑》:“位隆三少,化浹五胥。”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二·二品直拜三孤》:“文臣至尚書,六年始得東宮三少。”
(2).三位知名的年輕人。(1) 晉 王羲之 、 王承 、 王悅 ,俱少年知名。人稱 王氏 三少。《晉書·王羲之傳》:“ 敦 嘗謂 羲之 曰:‘汝是吾家佳子弟,當不減 阮主簿 。’ 裕 亦目 羲之 與 王承 、 王悅 為 王氏 三少。”(2) 唐 李嗣真 與同時學士 趙獻臣 、 徐昭 任職弘文館,俱稱少俊,館中號為“三少”。見《舊唐書·方伎傳·李嗣真》。
(3).謂三度返老還少。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引 宇文士及 《粧臺記序》:“ 春秋 之初,有 晉 楚 之諺曰:‘ 夏姬 得道,雞皮三少。’” 明 楊慎 《武后生牙》:“史稱 武后 ,年七十,盛自拂拭,不覺衰耗,始信 夏姬 年踰七十,而雞皮三少。”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變舊成新》:“豈非作者功臣,使得為鷄皮三少之女。”
成語(Idiom):三少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sh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三少是一個描述人物的成語,指的是年輕、聰明、有才華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少是由“三”和“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年輕的意思,代表一個人的年齡在三十歲以下;“少”表示聰明、有才華的意思。因此,三少這個成語描述的是一個年輕、聰明、有才華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少這個成語常用于贊美年輕人的能力和才華,特別是在年輕人展現出卓越的才能和成就時。可以用來形容在各個領域中杰出的年輕人,如科技、藝術、體育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少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紅樓夢》。小說中的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被稱為“賈三少”、“林三少”和“薛三少”,是三位才華出眾的年輕人物。后來,這個成語被廣泛應用于形容其他年輕人的才能和成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少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公司的三少,年紀輕輕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是當今科研領域的三少,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廣泛的贊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三少這個成語。可以將“三少”與“年輕、聰明、有才華”這些關鍵詞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聯想,幫助記憶和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紅樓夢》這部古代文學作品,了解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這三個人物的故事,以及他們在小說中的才華和成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級的三少,擅長各種運動和繪畫。
2. 初中生:她是學校的三少,不僅成績優秀,還是學生會的主席。
3. 高中生:他是我們城市的三少,已經在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4. 大學生:她是我們學校的三少,不僅在學術上有很高的造詣,還是一名出色的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