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兵銷革偃
發音(Pronunciation):bīng xiāo gé y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爭結束、武器廢棄、士兵解散、軍隊解散的情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兵,指士兵;銷,指銷毀;革,指革除;偃,指躺下。兵銷革偃形容戰爭結束后,軍隊解散,士兵解甲歸田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戰爭結束或軍隊解散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某種力量或事物的徹底消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記·曲禮上》記載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的齊國,國君齊桓公在位時,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沒有戰爭的威脅。于是,桓公下令銷毀戰車,解散軍隊,士兵們解甲歸田,過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這個故事成為了“兵銷革偃”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典故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歷經多年的戰爭,終于迎來了兵銷革偃的時刻。
2. 在和平的時代,我們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讓兵銷革偃成為常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兵銷革偃”與“戰爭結束,士兵解散”這個意思聯系起來,形象化地想象士兵們解甲歸田,軍隊解散的情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戰爭和和平相關的成語,如“劍拔弩張”、“和平共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戰爭結束后,士兵們兵銷革偃,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2. 初中生:我們應該珍惜和平,避免戰爭,讓世界上的軍隊都能兵銷革偃。
3. 高中生:經過多年的戰爭,終于迎來了兵銷革偃的時刻,人民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