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
基本解釋
(1).高聲說話。《漢書·揚雄傳下》:“大語叫叫,大道低回。” 顏師古 注:“叫叫,遠聲也。”
(2).典雅古奧的言辭。《梁書·蕭子云傳》:“郊廟歌辭,應須典誥大語,不得雜用子史文章淺言。”
(3).大話,狂言。 漢 徐干 《中論·譴交》:“然擲目指掌,高談大語,若此之類,言之猶可羞,而行之者不知恥。” 唐 韓愈 《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 盧從史 既節度 昭義軍 ,張甚,奴視法度士,欲聞無顧忌大語。”《三國演義》第三回:“汝是何人,敢發大語?”
成語(Idiom):大語
發音(Pronunciation):dà y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宏大、氣勢磅礴、表達深遠的語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語是由“大”和“語”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思是言辭宏大、氣勢磅礴、表達深遠的語言。它形容語言表達的內容或方式非常莊重、雄偉,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思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語常常用于描述有力的演講、精辟的論述、感人的文章等。它可以用來形容慷慨激昂的演講者,也可以用來贊美出色的作品。在正式場合或文學創作中,使用大語可以增加文辭的威嚴和氣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語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段描述項羽與劉邦相持不下的對話中。當時劉邦派人前來勸降項羽,項羽以壯志未酬為由拒絕了劉邦的勸降。他說:“君言大語,不可用也。”這句話意味著項羽認為劉邦的言辭雖然雄辯,但卻不能讓他心動。后來,人們將“君言大語”這句話中的“大語”引申為指言辭宏大、氣勢磅礴的語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是大語連篇,令人深受啟發。
2. 這篇文章的語言雄偉豪邁,真是一篇大語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語”與“大言不慚”進行聯想,兩者都有“大”的意思,但“大語”更強調言辭宏大、氣勢磅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語言和言辭相關的成語,如“巧言如簧”、“妙語連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講解真是大語連篇,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
2. 初中生:這本小說的描寫真是大語炎炎,讓我仿佛置身其中。
3. 高中生:那位演講者的演講真是大語磅礴,讓我深受感動。
4.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觀點闡述十分大語凝重,給人很強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