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茅
基本解釋
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諸侯,用白茅裹著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權力,謂之“分茅”。《晉書·八王傳贊》:“有 晉 鬱興,載崇藩翰,分茅錫瑞,道光恒典。” 唐 楊巨源 《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詩:“向年擢桂儒生業,今日分茅圣主恩。” 明 朱鼎 《玉鏡臺記·寄家書》:“哲人萎棄真堪悼,你勛庸未克遂分茅。” 清 葉廷琯 《吹網錄·明潞王畫蘭石刻》:“集蓼早憂家國難,分茅空負祖宗恩。”
成語(Idiom):分茅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m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分配茅草作為屋頂的材料,比喻平均分配財產或權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分茅”源自古代貧富不均的社會現象,茅草是一種簡陋的屋頂材料,貧困人家使用茅草搭建房屋。而富人則使用更好的材料,如瓦片。因此,“分茅”成語的基本意思是平均分配財產或權力,以實現公平和平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社會公平、權力分配、財富分配等問題。它可以用于討論社會公正、財產分配不平等的情況,也可以用于指責權力濫用或不公正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分茅”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目前尚無確切的記載。然而,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的貧富不均現象。茅草作為一種簡陋的屋頂材料,被貧窮的人們使用。而富人則使用更好的材料,如瓦片。這種社會現象促使人們思考財富和權力的分配問題,進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分”表示分配,賓語“茅”表示茅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注重員工福利,分茅待遇,讓每個員工都能分享到公司的發展成果。
2. 在這個國家,政府積極推行分茅政策,致力于減少貧富差距。
3. 這個社區的居民互相幫助,共同分茅,形成了和諧的社會氛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分茅”成語的含義,將“茅”想象成茅草,而“分”則表示分配。通過想象貧窮人家使用茅草搭建房屋,以及富人使用更好材料的場景,來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財富分配、社會公正相關的成語,如“均貧富”、“平分秋色”等。深入研究財富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和解決方案,了解社會公正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5-12歲):老師告訴我們要互相分享玩具,就像分茅一樣,讓大家都開心。
2. 中學生(13-18歲):在社會上,我們應該追求平等和公正,不應該讓貧富差距過大,應該分茅待遇。
3. 大學生(19歲及以上):在商業環境中,公司應該實行公平的薪酬制度,避免財富集中,實現分茅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