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向
基本解釋
見“ 四向 ”。
(1).向著四面;四出。《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 自度不得脫……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嚮。 漢 軍圍之數重。”《南齊書·孔稚珪傳》:“吉日於靜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沱。”《新唐書·韓愈傳》:“執兵之卒,四向侵掠。”
(2).四周;四方。《北史·牛弘傳》:“堂高三尺,以應三統;四向五色,各象其行。” 唐 孟郊 《北郭貧居》詩:“三年失意歸,四向相識疏。” 宋 范仲淹 《知郡職方》:“有饑民自四向鄉下萃來。”
(3).佛教謂須陀洹(預流)向、斯陀含(一來)向、阿那含(不還)向、阿羅漢(無生)向為“四向”。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為小乘四果,向其果位進修,故謂之“向”。 南朝 梁 王僧孺 《懺悔禮佛文》:“四向四果,八賢八圣。”
成語(Idiom):四向(sì xiàng)
發音(Pronunciation):sì x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面八方,指周圍的各個方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向是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成語“四向”表示周圍的各個方向,形容事物的范圍廣泛或者表示四面八方都有人或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流、車流等在四面八方涌動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方受到四面八方的關注或者影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四向”最早見于《左傳·僖公十四年》:“故君子不可以不慎,四向不可以不敬也。”意思是說君子應該時刻警惕,四面八方都應該表示敬意。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表示周圍的各個方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向是一個名詞短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城市,人們四向涌動,熱鬧非凡。
2. 這個項目受到四面八方的關注,備受矚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個方向的漢字“東南西北”與四個方向的拼音“Dōng Nán Xī Běi”進行對應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方向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東山再起”、“南轅北轍”、“西裝革履”、“北風呼嘯”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看到游客們四向走來,都很興奮。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城市的交通真繁忙,車輛四向都在涌動。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項目的影響力很大,受到了四面八方的關注。
4. 大學生及以上:這個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來自四面八方的對手都在爭奪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