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絲
成語(Idiom):紋絲不動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sī bù d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安靜,一絲不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紋絲指織物的紋理,不動表示完全沒有動靜。紋絲不動形容事物非常安靜,毫無動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環境或者人物的靜謐安寧,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在某個情況下毫不動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策·秦策一》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秦國的將軍白起在攻打趙國的時候,趙國的國君趙武靈王派人來向白起求和。白起接見使者后,對方言辭懇切,但白起卻冷漠無動于衷,一絲不動。趙使者感到非常氣憤,后來對趙武靈王說:“白起連一絲都不動,我們怎么能與之和談?”從此,“紋絲不動”就成了形容人或事物安靜無動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教室里紋絲不動,同學們都在認真聽老師講課。
2. 深夜的街道上紋絲不動,只有寂靜的風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紋絲不動”聯想為一張細膩的織物表面,完全沒有一絲動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紋絲不動”在意義上與成語“靜悄悄”、“一言不發”等相似。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教室里紋絲不動,同學們都在聽課。
2. 初中生(14歲):深夜的街道上紋絲不動,只有風聲。
3. 高中生(17歲):面對考試,她紋絲不動,一直專心復習。
4. 大學生(20歲):圖書館里紋絲不動,每個人都在專心看書。
5. 成人(30歲):我在森林里靜靜地站著,周圍紋絲不動,只有鳥兒的鳴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