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敗
基本解釋
(1).一旦失敗或一次失敗。《新唐書·文藝傳下·吳武陵》:“假使官軍百敗,而行陣未嘗乏;足下一敗,敗成禽矣。”《二程遺書》卷二上:“今日堂堂天下,只西方一敗,朝廷遂震,何也?”《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 李克用 喜曰:‘ 周陽五 此舉,足以雪 滄灘 一敗之恥矣!’”
(2).完全失敗。《新唐書·魏徵傳》:“始 魏公 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 唐 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
(3).全部敗落。 唐 楊炯 《幽蘭賦》:“悲秋風之一敗,與蒿草而為芻。”
成語(Idiom):一敗(yī bài)
發音(Pronunciation):yī b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次失敗或全面失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一次失敗或全面失敗。表示在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上遭受失敗,無法挽回或改變局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個人或某個團體在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上遭受失敗,無法扭轉局勢的情況。例如,可以用來形容戰爭中的失敗、競賽中的失利、生意上的破產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段記載,楚漢相爭,劉邦的軍隊曾經連續戰勝項羽的軍隊,項羽被迫退守到垓下(今河南省開封市杞縣垓街鎮)進行最后一戰。然而,項羽的軍隊在垓下戰敗,徹底被劉邦擊敗。這次戰敗被稱為“垓下之戰”,也成為“一敗”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次考試他一敗涂地,連及格都沒有。
2. 他的公司經營不善,最終一敗涂地。
3. 在比賽中,他們一敗后就再也沒有起來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垓下之戰”相關的歷史故事聯系起來記憶“一敗”的含義和使用場景。同時,可以將“一敗”與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進行對比學習,如“一勝一負”、“一舉兩得”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失敗相關的成語,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是成功之母”等,以豐富對失敗的理解和應對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考試一敗涂地,爸爸媽媽會生氣的。
2. 初中生:我們班在籃球比賽中一敗涂地,被其他班級笑話了。
3. 高中生:他在高考中一敗涂地,沒能進入理想的大學。
4. 大學生:他創業失敗,一敗涂地,但他并沒有放棄,繼續努力。
5. 成年人:他的投資失敗了,一敗涂地,損失了很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