廩收
成語(Idiom):廩收(lǐn shōu)
發音(Pronunciation):lǐn sh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的糧食收入,也泛指國家的財政收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廩收最初是指古代帝王國家的糧食收入,后來逐漸擴展為泛指國家的財政收入。它是通過征收農民的糧食稅而產生的收入,用于維持國家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開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廩收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但可以在與財政、經濟等相關的場合中使用。比如在談論國家的財政狀況、稅收政策等方面時,可以使用廩收來形容國家的財政收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廩收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在古代,帝王國家需要通過征收農民的糧食稅來維持國家的運轉,這部分收入被稱為廩收。隨著時間的推移,廩收逐漸演變成了泛指國家的財政收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廩收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廩”是名詞,表示糧食倉庫;“收”是動詞,表示收入、征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廩收在過去幾年里有了顯著的增長。
2. 由于廩收不足,國家的財政狀況變得不穩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廩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龐大的糧食倉庫,里面堆滿了大量的糧食,代表著國家的財政收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財政、經濟等方面感興趣,可以深入了解國家的財政收入的來源和運作方式,以及稅收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等相關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國家的廩收可以用來建設更多的學校和圖書館。
2. 初中生(13-15歲):廩收的增長可以幫助國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 高中生(16-18歲):廩收的不穩定會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廩收是國家財政運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國家的發展和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