苾蒭
成語(Idiom):苾蒭(bì yú)
發音(Pronunciation):bì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或言辭極為刻薄惡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苾蒭,古代植物名,指一種長得像苦菜的植物。成語“苾蒭”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或言辭極為刻薄惡劣,類似于現代漢語中的“刻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貶義場合,用來形容人的惡劣行為或言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苾蒭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據說,古代有一個人名叫荀卿,他的行為非常刻薄惡劣,因此被人們稱為“苾蒭”。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行為或言辭惡劣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苾蒭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下屬非常苾蒭,沒有一點同情心。
2. 她的話里充滿了苾蒭的意味,讓人聽了很不舒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必欲”,意為“必須要”,暗示了這個成語的貶義含義。通過將“必欲”和“苾蒭”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提高漢語水平。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和文章,積累更多的詞匯和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說話太苾蒭了,讓我很傷心。
2. 初中生:她的行為很苾蒭,讓人很不喜歡。
3. 高中生:他的評論非常苾蒭,完全沒有尊重他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