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喪
成語(Idiom):灌喪
發音(Pronunciation):guàn s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對某事物或某人的評價過高,超過了實際情況,導致失望和沮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灌喪一詞源自于佛教經典《大般涅槃經》,原意是指通過灌輸過高的期望和評價,使人們對事物或人產生過高的期待,最終導致失望和沮喪。在現代漢語中,灌喪常用來形容人們對某事物或某人的評價過高,超過了實際情況,最終導致失望和沮喪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灌喪可以用于形容各種不同的情境,例如在工作中,當某個項目或某個人被過度夸大其能力或價值時,最終結果可能會讓人失望和沮喪。此外,在生活中,當人們對某個事物或某個人期望過高,結果無法達到預期時,也可以使用灌喪來形容這種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灌喪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大般涅槃經》中,故事講述了一位佛陀弟子慧賢,因為對自己修行的成果評價過高,導致最終失望和沮喪。這個故事成為了灌喪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灌喪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灌”和名詞“喪”組成。在此成語中,“灌”表示灌輸,灌輸過高的期望和評價,而“喪”表示失望和沮喪的情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項目的前景過于樂觀,結果灌喪了整個團隊。
2. 她對他的期望過高,最終灌喪了自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灌喪”這個成語與“灌水”這個詞聯系起來,由于灌喪是通過灌輸過高的期望和評價來導致失望和沮喪,可以將其比喻為灌水一樣,過多的灌水會導致容器溢出,過高的期望和評價也會導致失望和沮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情緒和期望相關的成語,例如“掃興”、“失望”等,以豐富詞匯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期望這次考試能得到滿分,但結果只得了及格,真是灌喪。
2. 初中生:老師說我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我覺得我已經很努力了,這讓我感到灌喪。
3. 高中生:我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還是沒能進入理想的大學,這讓我感到非常灌喪。
4. 大學生:我對實習的公司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實際上工作環境很差,讓我感到灌喪。
5. 成年人:我對這個項目的前景非常樂觀,但最終結果卻是失敗,讓我感到非常灌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