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力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工夫和力量。做到這樣要用很大的工力。(作賓語)
(2) (名)人力(指一項工作所需的)。
[構成]
并列式:工+力
英文翻譯
1.(工夫) skill; craftsmanship
詳細解釋
◎ 工力 gōnglì
(1) [skill and force]∶工夫和力量
做到這一步要用很大的工力
(2) [manpower]∶人力(指一項工作所需要的)
世祖給其工力,會與沙門統 僧暹、 河南尹甄琛等周視崧高形勝之處,遂造閑居佛寺。——《魏書·馮亮傳》
(1).工程所需的人力或人工。《北史·隱逸傳·馮亮》:“ 宣武 給其工力,令與沙門統僧 暹 、 河南 尹 甄琛 等同視 嵩山 形勝之處,遂造閑居佛寺。” 宋 司馬光 《戶部侍郎周公神道碑》:“共是一河,其塞之工力不容若是之殊。”《武王伐紂平話》卷上:“諸侯各施工力,造成臺閣,一一完備。”
(2).指與所費功夫相應而獲得的某方面素養和技能。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上官昭容》:“及聞其評曰:二詩工力悉敵。” 清 王士禛 《<四溟詩話>序》:“ 茂秦 今體工力深厚,句響而字穩。” 魯迅 《花邊文學·再論重譯》:“然而我們向來看輕著翻譯,尤其是重譯……但在工作上,批評翻譯卻比批評創作難,不但看原文須有譯者以上的工力,對作品也須有譯者以上的理解。”
成語(Idiom):工力(gōng lì)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勤奮努力工作的力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工力是一個表示勤奮努力工作的成語,強調通過付出辛勤的努力來取得成果。工力強調的是人們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和汗水,通過不懈的努力才能達到成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工力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工作中勤奮努力的狀態,表達對他人勤奮工作的贊賞和鼓勵。可以用于各種工作場景,如工作團隊、學習班級、企業組織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工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社會。在農耕社會中,人們需要付出大量的勞動力來耕種土地、種植莊稼。因此,工力成為了一種表達勤奮努力工作的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工力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工”表示工作,表示一種勞動的狀態;“力”表示力量,表示能夠付出努力的能力。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表示勤奮努力工作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一直展現出了很強的工力,得到了領導的認可。
2. 只有付出工力,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3. 他的成功完全是靠著自己的工力取得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工力”相關的形象或場景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工作中拼盡全力,汗水濕透了衣服,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工力”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勤奮努力工作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勞心勞力”、“千辛萬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用工力完成作業,爭取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只有付出工力,才能在學習上取得進步。
3. 高中生:高考臨近,我要加倍發揮工力,爭取考上理想的大學。
4. 大學生:畢業后要用工力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5. 成年人:工作中的困難只要用工力克服,就能取得成功。